他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处理,关东世家此番吃了大亏,表面上是顺服了,可却是口服心不服,不定还憋着什么坏呢。
岂敢懈怠!
轻视对手可不是秦墨的行事风格。
这不,
麻烦来了!
这一天,贾诩拿着一封奏章走进秦墨书房,苦笑说道:“大人,这已经是这个月的第七封辞官信了。”
在正面战场刚不赢秦墨,关东世家来了一招“以退为进”。
辞官!
东汉选官靠的是举孝廉,大都被世家把持,里面确实有滥竽充数的,但也有不少有真才实学的,成了各级衙门的支柱。
根源就在,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实在太少了。
因为此,关东世家才有底气跟朝廷对抗,在他们看来,辞官的人一多,衙门没人做事,天下还不得大乱。
到时候,朝廷还得请他们回去。
殊不知,这正中了秦墨下怀,之前故意不处理,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跳出来,正好捆一起收拾。
“辞官的都是些什么人?”秦墨问。
“大都是此前上奏弹劾之人,下官推测,这些人辞官,除了是威胁朝廷,估摸也有担心朝廷秋后算账的意思。”贾诩说。
通过这几次事件,秦墨“睚眦必报”的形象算是立起来了。
可惜都是“恶”名。
朝廷真要计较,安一个“妄议朝廷”的罪名,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。
“还算识趣。”秦墨不以为意,拿出一份名单,交给贾诩,“空出来的官职,紧着这些人安排吧。”
不用说,这都是秦墨过去几个月通过魏天理介绍,陆续谈妥的客户,正好兑现承诺,一一安排下去。
仅此一项就为秦墨进账两亿,却是比跟商家合作还赚钱。
贾诩接过一看,却是一个人也不认识,问:“这都是异人?”
“不错!”秦墨点头。
贾诩了然,笑道:“大人是想培植异人势力,以此来对抗关东世家?”
“你觉得可行吗?”秦墨问。
“应该可以。”就算有风波,也能慢慢弹压下去。
“那就去办吧。”秦墨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