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就快要到端午节了,包了不少粽子,打算在面馆门口放个大锅售卖的。然后,选精致一些的,也可以送礼。粽子里面的馅料有很多种,有猪肉粽蛋黄粽豆沙和蜜枣等馅料。孙翠芝还跟池夫人说喜欢哪个馅料,她要是没过来,就让梅香去捎个口信,到时她做了给送来。现在糯米可是不好弄的。这些个粽子个个都分量十足。反正都是分门别类的放好。看着没有贵重之物,却很贴心。池夫人这边处理完了,杜大壮和叶海跟着叶洛茵马不停蹄的去了叶家村。叶洛茵将族里姑娘这段时间弄出来的四百多件配饰给了二叔,上面都标好价格,放在竹编的箱子里。这个价格是叶洛茵问过池夫人之后定下来的。不光是兰灵花,还有各种各样的配饰。配饰就像竹编一样,没有一开始卖的快,不过每天也能卖出几件,族里的姑娘们月月的提成银子都有的拿。即便如此,也是时候开拓新的市场了。如今去京城还有林管事跟着,所以这配饰是一定要带的。售卖的方式就不好是代卖了,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去京城,叶洛茵拍着竹编箱子,特意嘱咐二叔和杜大叔,“我跟你们讲,多一分咱也不要少一文也不行,就是不还价,要多少都是这个价格,实在没人买,就都给我拉回来。”反正这东西也好拿,实在不行都不用箱子直接放在布袋里也能背回来。就算遇到山贼了,一般他也不爱抢这东西。呸呸呸,这话可不要乱说,也不要乱讲,最好啥都不遇到,一路平安。叶海在那里答应下来。他没有想到,竟然还有去京城的那一天,和杜大壮一样,又是兴奋又是忐忑的。那边叶洛茵看着一溜的大车队,三百盆兰灵花已经稳妥的装在了十辆马车上。每辆马车三十盆,下面铺着的是干草,空隙里也塞满了干草。去往京城的官道还算是平坦,车赶得慢一些,这个季节运送这些花是没啥问题的。毕竟它不是吃食。尤其是兰灵花很是顽强。所需要的养分,这里的土壤就足够提供,隔三差五的浇点水就可以了。尤其是沿路水源还是不缺的。不过一辆马车还是装了几罐子水。这花卖多少银子,叶洛茵没有跟二叔他们讲,只是告诉他,这花是京城那些侯爷国公爷要的,对了,还有宰相府。反正要这花的,都是非富即贵。尤其还有县令夫人。不敢说一片叶子都不掉,但最起码放到车上什么样,到地方还什么样。叶海就有些紧张。叶洛茵笑盈盈的,“二叔,我的意思是能小心一些就小心一些,其实这花不娇贵,好伺候的很。”那边林管事跟着说,“嗯,阿茵小姐说的对,小心一些总是好的,但这花看着娇贵,可其实皮实的很,不用太担心。”他运过一次,也是有经验的。听了他的话,叶海和杜大壮好了许多。如果不是京城那边要的急,叶洛茵是想等着大哥将那件事办妥了之后再去京城的。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。一场战役下来,不可能没有伤员。这些受伤的将士轻的会继续在军中,可如果严重的,肯定就要离开了,离开之后怎么安排,在这个时代是很简单的,就是给一点点安家费,然后再也不管你了。包括叶寒青的处置方法,也顶多是给这些将士多一些安家费。保证他们能继续活下去。叶洛茵就跟叶寒青商量,能不能给她十个人,就是不能继续在战场上厮杀,可是下了战场,能保护车队来往天南地北的。至于其他的建议,叶洛茵没提。太康朝现在虽然不能说是苟延残喘,但那口气其实还没缓过来。这样说吧,虽然没有灾民造反了,可各州府依然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。这时候你要是厚待军中的那些退役的将士,得需要多少银子?现在国库银子有多少没人知道,但叶寒青倒是跟叶洛茵说,国库可能都比不上江南一个知府家里富有。叶洛茵主要是想要一支护卫队。没什么比军中退下来的更好了。尤其是大哥手下的,很早之前她就惦记了。所以,暂时先要十个人看一看。至于给他们的待遇,等人到了之后再说。叶寒青痛快的答应下来,从他手里拨出十个人给自家车队做护卫,问题不大。但这也给叶寒青一个新的思路,其实对兄弟们,也可以有另外的安排。比如幽州和秦州那边,地大物博人员稀少,可以就地安置,但不能让他们做军户,现在的军户比平民老百姓的地位要低。而且你要是做了军户,祖祖辈辈就都是军户了。甚至都不如商人自由。在他上一世,军户那边有所改革,就是可以通过科举改变出身。但那要等十多年以后。可现在如果能这样安排,谁敢说这不是一股另类的力量?他给宣晖帝写了一封信,信里边主要说的就是几千名将士后续安排的事。这已经是极低的一个数字了,如果按照以前,包括镇北軍的五万大军能活下来两万,就已经是一场了不得的胜利了。可现在,五万大军竟还剩四万多。后续安排并没有那么难,安家费也拿的出,可是妹妹这种做法,让叶寒青想起一句话,那就是,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给了安家费,就是一了百了,从此之后再没有关系。这一直是被认为很正常的。但现在有了另一条路。如今就看哪条路好。天色微微亮,大家伙起的都早。各自在家里吃完饭之后,就都精神抖擞的坐在马车上,准备挥起鞭子赶着车出发。他们是昨天下午来的。林管家自然也都收拾妥当跟着一起过来,然后就从这边直接出发了。叶洛茵和春杏住在二叔家。叶海则是陪着林管家在叶洛茵家的客房住的。就在大家准备出发的时候,远处,有一队人马朝这边疾驰而来。真都是骑着马的。将叶洛茵给吓了一跳。第一反应是,鞑子又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