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周耀祖兄弟三个长大后,周家只剩下了六十亩田。
周敬先自己不争气,就分外希望儿子们能有出息。
他虽然没有读书的天分,但好歹读了几天书,家里也有父亲留下来的不少书。
周耀祖长到五六岁的时候,周敬先亲自给长子启蒙,意外的发现,长子居然颇为聪慧。
一篇文章,他看几遍就能背过。
练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,他写的大字已经颇能看了。
周敬先惊喜万分,直说长子是他们周家的希望。
自此,周敬先便专心培养周耀祖。
周耀祖也非常争气,很快就让周敬先没有东西可教了。
周敬先便咬牙把周耀祖送去了隔壁的私塾。
周耀祖读了几年书,十三岁的时候就考过了童生试,一时名动整个县城。
虽然他接下来的乡试落榜了,但已经很了不起了。
毕竟十三岁的童生,在整个县城都是头一份。
周耀祖出息了,县里的教谕都对他另眼相看,还劝他“不要气馁,来年再战”。
并且亲笔写了荐书,推荐周耀祖去县里的青云书院读书。
青云书院是县城最好的书院,里面教授的先生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举人,甚至还有两个进士出却官场不顺遂转而跑来教书的人。
青云书院建立二三十年,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中举人、进士。
有人戏称,只要考中了青云书院,他的科举之路就算成功了一半。
周耀祖考中了秀才,又被青云书院录取,在整个周家坳都是大喜事。
得知消息的周敬先,真是痛并快乐着。
快乐,好理解,他家大儿子有出息了嘛。
痛,也好简单,他家没有闲钱啊。
青云书院师资力量雄厚,束自然也不便宜。
学费每年十二两,再加上笔墨纸砚、住宿餐费,一年下来少说也要二三十两银子。
这还不包括读书所用的书籍,以及其它费用。
这年头书可是很贵的,很多学生,甚至都买不起整的四书,大家常用的还是自己抄书。
更不用说去了县里的书院,同窗、师生之间的交际也少不了,而这些都少不了钱。